時間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的成道紀念日,伽藍中信眾雲集,原來寺裡正舉行莊嚴隆重的剃度儀式。殿堂中央跪著一年輕少女,由住持親自舉刀圓頂,並唱道:第一刀,斷除一切惡。第二刀,誓修一切善。第三刀,願度一切眾。三剃圓滿,賜法號性如,至此剃度儀式圓滿。最後,師父慎重囑咐:既現出家相,要時時謹守自己的身分立埸,同時,還不斷地策勵規誡:當成就人天師的修養。就這樣,金刀剃下娘生髮,法王座下又添孫,無始所種菩提子,盡此一生報佛恩。於是在眾人的祝福聲與禪悅法喜的氛圍中,完成了此一神聖的圓頂典禮。
當儀式完畢時,性如神識仍佇留在圓頂的過程中,此刻,他細細地思索師父諄諄訓誨之言,忽然回憶起年初時剛過完新年,隨即隻身前往南台灣。真不知當時那來的衝動與勇氣,連什麼是早晚課都不知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就讀佛學院。雖說家庭因素讓性如常有機會接觸許多的法師,但對自視為知識份子的他而言,佛教與其他宗教無異,都是信仰崇拜、迷信罷了。因此,與來訪法師們的互動,只當那是交際應酬,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初到佛學院時,寺院生活於性如而言是全然陌生的,對一切他都充滿了好奇心,彷彿劉姥姥逛大觀園般-什麼都新鮮、有趣,也什麼都好玩。然而,性如卻發現,上課時自己有如鴨子聽雷,他不懂教授師所說的話明明是國語,書寫的也都是中文,為什麼會有視如天書、天語,竟全然不明了。至於生活上,似乎是怎麼做怎麼錯,他開始焦慮惶恐了,挫敗沮喪之情,盡充斥於心,加以親友的深情呼喚,內心的掙扎與煎熬痛苦,使他幾乎忘了所為何來。茫然、迷惑使他曾一度自我懷疑:我太任性衝動了嗎?這是未來的康莊大道嗎?我真的可以自度度他嗎?我有那能耐嗎?更甚而想到自己那無法把握住的心時,還萌起退縮之念。
幸好有同學們的相伴,和學院的教務長、教授師皆為性如鼓勵打氣。加以性如的師父不辭路途的奔波,遠道來關懷,師父的慈愛柔聲平撫了性如那小鹿亂撞的心。隨著時間的適應,漸漸地,性如不論課程或是生活,在他努力學習之際,已漸入佳境。同時,他也益發覺得寺院的有趣,以及佛法深邃無邊的內涵。他更驚歎不已的是,生活中處處可見到佛法,寺裡的常住師父們,個個臥虎藏龍、身懷絕技,但卻又樸實謙遜、平易近人。早晚課是恍若合唱團暨打擊樂團的演奏會,總讓性如驚喜欣賞之際,昇起幸福之感。然而,每每念至「是日已過 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當勤精進 如救頭然 但念無常 慎勿放逸」時,感於學佛過遲,急想一蹴可及,眾人則心領神會地笑著對他說:「不要急,慢慢來,學佛是一輩子的事,我也還在學習呢!」來時正值國家總統大選之際,眾人深切關注國家大事令他詫異,原來出家人,並非是深山靜修遠離世俗之孤癖者,反倒比他這自認是世間人,更加關心世間事。更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出家人最是冷漠無情-出了家離了家、遺棄父母、拋妻棄子等錯誤觀念。相反地,時常知恩感恩,心懷佛重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施主恩。也唯有自利自度才能利他度人,要先能顧好自己和家人,才有能力去幫助與利益他人。
一直以來都很平順好命,性如悠閒安逸、不思長進地活了近三十年。因著家人的愛護與包容,以及不時有貴人的相助,養成他依賴的習性。但性如思索著:總不可能永遠都被如此呵護吧!不想讓人為他擔憂,也不想活得迷迷糊糊的,所以,他總是盼能有機會改頭換面。對性如而言,學佛不是宗教信仰或出家等相關之事,它就和學習其他如數學、醫學、心理學是一樣的。他不想去臆測自己所未深入了解的事物,因只憑他人所言即予判定並不客觀,唯有自己去深究和證實,是否真如其言才是真知灼見,畢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佛法講究的是生活化與實用性,不僅全方位深入探討生命的自我,與所發生的一切人事現象,將之落實生活中,使身心靈都能健康、諸事圓滿,並發揮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性如要走出家這條路了。當然最重要的是修養自己,進一步來說,若能力所及,還可以跟更多的人來分享這其中的益處。
性如感受到未曾有過的喜悅,原來學佛是要學智慧、學修養,面對自己、改變自己,其過程都是在接受磨難,與累積知識經驗的資糧。但要怎麼修正行為、修養自己,就要懂得道理才好修行,懂得方法才好運作。學佛強調是要實際運用在現實生活之中,因為人生在世有諸多的迷惑苦惱,使我們不如意、痛苦,產生七情六慾情感反應,更常為一時的衝動做出糊塗事,造成傷害他人,也傷害了自己。情感不論是感性或理性,包含許多的無知或無奈,一般人也總是默默承受,不知如何去化解心中的苦悶、疑惑與煩惱。洵然因現實生活有太多的問題要面對,處理這些問題要有道理方法,學佛即是學習佛陀的道理與方法。這一切與人事物的種種自然現象,深入探究發現其實都是強烈的自我意識在作祟,而佛學對人「心」分析得最是清楚,這反而出乎性如的意料。佛法要我們去面對問題時,先作分析、研究、認識,從中有所發現之後,再以智慧化解問題,可說是相當科學化。學習佛法在於學習智慧,自己有了多少,就能明了多少,身體力行於現實生活之中,才能去化解問題,讓我們在面對人與事,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的效用,從煩惱中發現問題,面對、認識、瞭解問題,突破一切障礙,從而出離煩惱,修養自己進而達到事理圓滿的境地,並且終究可以完成羅漢、菩薩、佛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