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融世界 法海飄香
 
得獎欣賞聞鐘聲˙煩惱輕


◎就讀學校:法鼓佛學資訊所
◎釋印隆

  聞鐘聲˙煩惱輕

       

  凌晨三點,心湛從寮房的單上起身,盤腿打坐約半小時後,就下單準備香燈的工作。

  出家四年了,還是位年輕的比丘尼,向常住請領了香燈的執事,也包括司鐘與司鼓。心湛先到了大殿,打開門窗後,以三聲輕脆的大罄聲,開啟了寺院修行生活一天的序幕。

  從事香燈的執事,都是要最早起床,最晚就寢,這份工作就像是寺院裡的時鐘一樣,規律的傳遞每一個修行生活的訊息,凝聚與警醒大眾的道念。心湛很感恩師父讓她可以擔任這個職務,也以此回報大眾共修的成就。

  佛門有「暮鼓晨鐘」之說,百丈懷海禪師在《百丈清規》說:「叢林擊鐘,早擊,破長夜之昏沈;幕擊,夜幽冥之苦暗。引杵宜緩,揭聲令長」,意思是早上要以鐘聲破除前夜之昏沈,繼續開始道業之精進;晚上以鐘聲回向給地獄受業報苦的眾生,願令他們早日離苦得樂。

  一百零八響的鐘聲,是有其典故的。昔日誌公禪師以神通力,讓梁武帝看見地獄眾生受苦之罪相;梁武帝心生不忍,請示誌公禪師要如何才能減輕這些眾生的痛苦?誌公禪師說:「業報之力是自作自受,無人可代,但是可藉由聽聞鐘聲的時刻,讓其苦暫時停息。」梁武帝遂詔天下寺院早晚擊鐘,令舒解地獄眾生之苦痛。除了這個寺廟早晚擊鐘的起源外,心湛還從經典上看到許多記載的典故,所以她發心每日早晚的鳴鐘,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

  在鳴鐘之前,心湛都會觀想著地獄的一切眾生,都與她一起虔誠的扣鐘與禮佛,懺除累世罪愆,然後默誦著:「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心湛懷著不忍眾生苦的悲願,以堅定而柔軟的梵唄唱出扣鐘偈,早晨鐘偈中的「將此深心奉塵?,是則名為報佛恩」,是她發願入於佛門,利益眾生的初心;「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的鐘偈,更是她發願生生世世,都要行菩薩之道,永不退轉的願心。

  晚上的鐘偈,更是充滿了對眾生的愛:
  洪鐘初叩,寶偈高吟。上徹天堂,下通地府。
  上祝世界國家興隆富強。下濟法界眾生人壽年豐。
  三界四生之內,各免輪迴。九幽十類之中。悉離苦海。
  五風十雨。免遭飢饉之年,南陌東郊,俱瞻堯舜之日。
  干戈永息,甲馬休征。陣敗傷亡,俱生淨土。
  飛禽走獸,羅網不逢。浪子孤商。早還鄉井。
  無邊世界,地久天長,遠近檀那。增延福壽。
  三門鎮靖,佛法常興,土地龍神,安僧護法。
  父母師長,六親眷屬,歷代先亡。同登彼岸。

  心湛一句、一叩鐘、一拜,她祈願地獄的罪苦眾生,能透過這莊嚴的鐘聲,離苦得樂。而每次她在叩鐘後,都會再特別回向給其他眾生。或許是她的悲願,有一些靈感的事蹟逐漸在信眾之間傳開,請求她幫忙回向的人愈來愈多,心湛都接受下來了,她知道這只是引渡眾生的一個方便法門,所以她不太願意去彰顯神奇靈異之說,她只希望,眾生能以改變觀念的方式,讓心安定,不再隨境流轉、動蕩不安,得到真正的自在,這才是「佛教」。

  心湛是碩士畢業的高材生,一般知識份子對於信仰,其實是更為審慎的。所以在她初學佛時,就發願要深入研究經典,探尋真理,就像她在求學時,那份「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最後,她終於確認「出世」又「入世」的人間菩薩之路,是她可以利益眾生的方式,從此削去了留了二十多年的烏黑長髮,而現出家大丈夫相。她的看破紅塵,全是為了心疼眾生,於生死中不斷遭受到的煩惱之苦。

  真的的佛門「出世」觀念,並不是要逃避現實、遠離人間、隱居山林,而是身在世間,而不受世間種種現象所困擾。而佛法中所說的「入世」,與一般人所認為的是有差距的;一般人所謂的「入世」,通常比較接近於「戀世」--貪戀世間的名利情愛,與種種五欲享受。真正的修行者,雖身處世間紅塵之中,但並不被世間種種誘惑所引誘困擾,這才是真正的「入世」,也才是真正的「出世」。入世而不戀世,既不逃避現實,更不眷戀世間,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所謂的「看破紅塵」,就是清清楚楚明白世間一切的道理,不執不取,也就不貪不染,就像是「如蜂採蜜,不沾花朵的色與香」。

  心湛知道,眾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煩惱與苦,事實上,煩惱痛苦是由本身的錯誤觀念所造成的。

  眾生都太愛「我自己」了!為了這個不斷遷流變化的身體,追求種種「舒服」的感覺:飲食要挑好吃的食物,耳朵要聽好聽的聲音,眼睛要看美麗的景色,身體要有柔軟舒適的感覺……各種貪求永無止境。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身體的欲望,花費了太多無謂的力氣,也增添更多麻煩。

  還有這顆躁動不停的「心」。所謂的妄念,是對自己的身體、想法、價值觀等所產生的執著,而與客觀環境裡的人、事、物產生了對立與衝突,因而造成痛苦。在覺得現實環境與自己的心意相違背、不能稱心如意時,就嫌憎不已,所以天冷也埋怨、天氣熱也埋怨。其實這一切,並非外在的現實環境有問題,而是因為執著自己的身體與想法,感到一切不能「如意-如我所意」,放不下那一念的執著,煩惱因此生起。

  這一切,不就是自作自受嗎?

  其實,問題不是在外在環境,而是我們心中的妄念。俗話說:「眼不見為淨」,我們身體所感受的不舒服,並不一定是外在環境的問題,而是和內心的想法有關。當身心與外境發生衝突時,轉變內心「受」的想法,才是根本的方式,所以有「心靜自然涼」之說。

  《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若能正確理解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白我們的生命是因緣和合而成,所有的事物並不是永遠不變的,只是暫時的存在。如果能體認到這一點,就不會老是痛苦的自我掙扎,想要逃避痛苦;而能夠採取面對、接受問題的態度,並努力加以改善,而不會感到煩惱憂慮。

  心湛曾經看過一個的網路活動:『誰是富商真愛?』,是一個互動網路電影角色扮演遊戲,讓網友自行決定扮演哪一個『大牌』角色,決定每個角色的每一步走向,進而影響故事最後的結局。內容是講述一名富商多年前失去妻子,想要找尋第二春的他,與身邊所圍繞的三名不同類型的女子,牽扯出一段豪門恩怨的愛情故事。網路公司設計了九十種劇情變化以及十二種不同的結局,還為每個虛擬的角色設置一個部落格,寫下他們的心情故事,讓網友體會『虛擬與真實只有一線之隔的奇妙感覺』。

  何謂虛擬?何謂真實?

  透過這個活動,也可以反省一下人生,以及「緣起」的法則。在我們的人生中,是不是透過無數的意念與選擇,而產生了無數的變化與不同的結局?就像這個網路活動中的提醒句:「你所做的任何一個選擇,都會影響故事的結局」! 心理測驗影響故事結局,這個網路導演還真正是有意思,其實所有的故事內容與結局,他早就安排好了,只是等我們這個『大牌』跳進去參與,但是我們再怎麼大牌,也脫離不了導演的安排。

  我們也是在三界六道中不停的輪迴,一會兒是男,一會兒是女;一會兒是人,一會兒是畜生…,各式各樣的變化造作,其實都在你的起心動念中!

  不管面對生命中的何種處境,快樂或憂愁,若能觀照其中的空性,觀照到這一切都只是心的遊戲幻現而已,則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能心如止水而聞風不動。在作夢時若我們能覺知到自己在作夢,那麼不管是好夢或壞夢皆已無關緊要,因為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場大夢而已。若仍不知其夢為夢,那我們可就身陷其害了;若是惡夢,我們便隨之情緒波動而受苦連連。當我們醒過來時,我們便發覺那原來是南柯一夢,只要在夢中,我們便完全身陷其中。

    黃粱一夢嘆無常,夢中作夢幾時休?但願一切眾生,智慧長,菩提生。


 

下一篇
 
東山禪寺圓融禪寺淨因寺寶蓮禪寺華嚴禪寺淨圓精舍揚善講堂妙林寺松柏寺加州圓融禪寺溫哥華圓融禪寺